如何正确对隋炀帝评价?

历史 2019-05-13 11:03:44 5488

本文收集整理关于如何正确对隋炀帝评价?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 Q1:如何评价隋炀帝和秦始皇?
  • Q2:如何评价隋炀帝杨广?
  • Q3:如何评价隋炀帝杨广?
  • 一、秦始皇是中国皇帝制度的开创者,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是中国的第一位皇帝。世人均肯定他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被称为“千古一帝”,为后世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但对他人格的评价是骄奢淫逸,贪婪残暴,为世人痛恨。自古以来,嬴政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

    秦始皇在位期间实行强权政策和高压政治,我认为有其个人性格的原因,也有他所处时代环境的因素。

    1、个人性格原因。他的父亲子楚在赵国做人质,后来子楚逃走了,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小小年纪跟着母亲在赵国,过了多年的四处躲藏和流浪生活。

    他一直被人们嘲笑为“私生子”,他个性倔强,不甘受欺,经常与人打架。他一直对吕不韦特别痛恨。

    嬴政13岁继承王位,又受到吕不韦的权力掌控,后来母亲又多了一个情人嫪毐,更使他难以忍受。

    秦王八年,嬴政21岁亲政,他隐忍已久的坚韧性格再也忍不住了。秦王九年,他利用加冕仪式,趁机活捉嫪毐,杀死太后和嫪毐的两个私生子,把太后也囚禁起来。这是他的铁血性格。

    2、所处的环境因素。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崇尚武力——军功制度的推动、扩大财富的欲望。赏罚分明,不过刑罚比较惨无人道。 秦国人则粗旷、高傲,但讲规矩。秦国当时的社会现象是,从朝中官员到黎民百姓,形成一种崇尚武力的社会风气。

    因此,整个国家制定的政策,就是非常严厉的惩罚和奖赏严明的苛刻制度。

    后来,嬴政利用秦人这一打仗不怕死的特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统一了六国。国家统一后,秦始皇仍然相信,用严苛的制度,可以让老百姓就范,从而害怕他的统治。所以说秦始皇时期的制度是严厉苛刻的。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没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及时地调整国家法律和制度。

    二、隋炀帝,他的父亲隋文帝取代周宣帝八岁的儿子周静帝,在位23年,期间发兵攻打后梁,南陈等割据势力,国家百姓并未得到休养生息,百姓贫苦,国库并不充裕。并没给隋炀帝留下一个国富民强的基础。

    隋炀帝继承皇位之后,不顾国家财力不足的实际情况,仍然大肆用兵讨伐高句丽,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大兴工程开凿运河。这些费用都得从百姓身上去巧取豪夺,百姓苦不堪言。

    在三征高句丽后,仍然去东都游山玩水,不听太史令进谏。把太史令等一些劝谏大臣或被杀或被贬。

    官逼民反,沉重的徭役和兵役使人们纷纷响应起兵造反的农民起义军,但隋炀帝不是避其锋芒,安抚百姓,而是继续征调大量民工又去江都巡游。

    在江都的一年里,各地起义军队不断击败朝廷军队,各地地方势力,见隋朝即将灭亡,也纷纷起兵自立。太原留守李渊直接起兵攻下隋朝国都长安,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尊隋炀帝为太上皇。

    后来,隋炀帝身边的卫士们推举宇文化及为首领,发动兵变,把隋炀帝勒死。立杨浩为帝。率领众卫士返回关中,同年,李渊废隋恭帝杨侑,称帝,隋朝就此灭亡。

    隋炀帝与李渊是姨表弟兄的亲戚关系。但看着岌岌可危的隋朝江山,手握重兵,具有多年经验的李渊抓住隋末群雄并起的大好时机,在短时间内起兵反隋获得成功,建立了唐朝。

    隋炀帝本人也不一定是一个荒淫奢侈的皇帝,他最大的失误就是没给老百姓一个休养喘息的机会,一味地好大喜功,喜好享乐,造成国力衰弱,百姓负担加重,穷则思变,百姓起兵造反。

    后来人写历史就把他写成一个贪婪残暴的皇帝。但他绝不是一个励精图治,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皇帝。

    ▲隋炀帝杨广剧照

    在后世史料之中,隋炀帝杨广基本全是穷兵黩武、横征暴敛、沉湎酒色、奢靡铺张之类的是负面形象。就连“炀”这个谥号,也是对其一生的彻底否定,按照《谥法》中的规定,好内远礼、去礼远众、逆天虐民、好大殆政、薄情寡义、离德荒国的皇帝才配得上“炀”字。因此除杨广之外,仅仅只有金炀帝完颜亮还拥有这一谥号。

    倘若我们抛开成见,对杨广的一生予以客观评价,就会发现这位末代皇帝不仅有诸多被后世误解的地方,还有许多极少被人提起的特别之处和优点。所有的这一切再加上他的缺点错误,才是一个真正的杨广。

    ▲绘画作品中的杨广

    先说说隋炀帝的特别之处。首先,他拥有许多皇帝无法企及的旺盛精力。在位14年间,杨广三下江都、四巡塞北,此外还西巡张掖,在首都大兴城(即唐代长安城)待了一年不到,其余时候不是在各地视察就是在去视察的路上。如果说南下江都还算是享福的话,巡视塞北和张掖无疑冒着极大的生命威胁。

    要知道,居住在塞北的突厥人正是隋朝的重要边患。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第一次北巡,惊动了北方各大部族,突厥的启民可汗亲自率众迎接。看到隋炀帝乘坐的“观风行殿”,突厥人吓得跪倒在地,以为隋朝有神灵相助,城市和宫殿才会“走”。不过杨广天真地以为,这样的大排场极具视觉冲击力,可以让人对隋朝的强盛留下深刻印象,以实现四海咸服,却没有考虑到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逆反情绪。比如在第三次北巡时,杨广就曾被突厥人包围了整整一个月,差点儿丢掉性命。

    ▲冰雪覆盖的祁连山

    在巡幸张掖时,隋炀帝遇到了一件格外棘手的事——要想到达张掖,必须得经过祁连山,然而祁连山上的小路最窄只能容许一人勉强通过,再加上环境恶劣,许多人丧命于此。然而隋炀帝毫无畏惧,亲自翻过了祁连山,反倒有不少王公贵族、士兵被冻死,在历代帝王中只有隋炀帝有这样的毅力。

    除了毅力惊人外,杨广还有着极为远大的志向。“足以轥轹轩、唐,奄吞周、汉,子孙万代,人莫能窥。”正是杨广心底的真实想法。其次,杨广之所以将年号定为“大业”,就是希望建立千秋万代的伟业,当一个圣明君王,使隋朝国祚长久。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隋朝疆域

    当然,杨广也有着令人侧目的成就。当他还只是晋王时,就北破突厥、南平陈朝,即位后又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安抚江南、经略西域。自“永嘉南渡”之后,中华大地历经了三百余年的分裂割据,直到隋朝时才统一,但全国各地的联系并不紧密,为了连接东西,杨广选择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则是为了打通南北。至于修长城和经略西域,更是对后世影响深远。

    最后,杨广这个以武力出名的“暴君”还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才情,说是隋朝第一诗人也不为过,毛主席也评价他“会做文章、会做诗词”。从现存《隋炀帝集》中的44首诗词来看,隋炀帝的文采的确优美大气,一扫魏晋以来的颓唐之风,自诩“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在这一方面给杨广提鞋都不配。

    ▲隋炀帝杨广与萧皇后剧照

    许多人认为杨广荒淫无度,理由是杨广热衷享乐、奢靡铺张,其实这是对杨广的最大误解。上文已经说过,隋炀帝在位时间一共只有14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东奔西走,显然并没有多少时间享乐。其次,如果杨广真的荒淫无度,一生绝对不会只有三子二女,何况其中二子一女还是发妻萧皇后所生。直到隋朝末年,杨广明白王朝气数已尽,这才用美酒佳人来麻痹自己。

    此外,还有一个看起来煞有介事的传言来证明杨广沉湎美色——在讨伐陈朝时,杨广被陈后主的妃子张丽华所吸引,想要将其收入王府,结果后者却被高颎给杀了,杨广从此记恨于心,暗自发誓要杀了高颎。然而在真实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事,在成为太子前,杨广一向老成持重,绝不会为了一个女人得罪当朝权臣,何况这个女人还比杨广大得多。

    ▲隋文帝杨坚剧照

    后世史书曾记载杨广对宣华夫人无礼,隋文帝杨坚得知后便打算废黜杨广的太子之位,然而这件事压根站不住脚。杨广很早就认识了宣华夫人,还时常送给后者一些贵重物品,请她在杨坚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任何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一边讨好一边骚扰同一个人吧?不然他讨好的意义何在?退一步而言,如果杨广真的见色起意了,何必又要等到后来那个时候?

    关于弑兄这件事,确实是无法辩驳的事实,然而对杨广而言,只有这样做才能自己当太子、做皇帝,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历史上,有太多皇帝对自己的亲属痛下杀手,其中不乏许多著名皇帝,比如杨广的表侄李世民,也正是弑兄、逼宫才轮到自己做皇帝,唐玄宗也亲手处死了太平公主和三个儿子。假如杨广能够让百姓有休养生息的时间,这些事或许就不会被后世抓住不放甚至于大加批驳。

    ▲如今的隋炀帝陵

    很多人或许会好奇,既然杨广有这么多优点,却为何无法成就千秋帝业?原因其实只有四个字——有才无德。因为才华出众,杨广非常骄傲自负,压根不听大臣们的建议,甚至以杀头相威胁,这就导致在隋炀帝被兵变的前夕,宫人知道消息也不敢去告密,怕被认为是“打扰”而遭赐死。也正因为有才,他急切地渴望看到成果,不堪重负的人民最终将其推翻。

    总的来说,杨广是一位试图维护国威、延续辉煌的皇帝,一直用理想主义的手段治理国家,在自负心理的影响下,最终酿成国破身死的可悲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参考文献:

    《隋书》《秦隋论》《二十二史札记 》

    ww∽W.YijItao.Com

    Q3:如何评价隋炀帝杨广?

    公元618年,杨广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走完了五十年的人生。在晚年,他经常对着群臣和皇后发出“好头颈,谁当斫之”的感慨,这句话背后的他早已经失去了早年伐陈时候的锐意,也失去了万邦来贺时候“天可汗”的尊严,剩下的只有对生命末日的不祥预感。

    在他的身后,他被塑造成与他父亲对立的残暴君主,成为烘托一代雄主李世民形象的末代帝王;在民间,更是成为草莽英雄们反抗的“桀纣”,人人喊打的荒唐对象。

    虽然一直以来流行为历史人物翻案,可实际上翻案并不是为了推倒重建,而是塑造一个更为立体的形象,扭转大众心中非黑即白的评价,试着通过史实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可试着了解并不是原谅他的错误行为。

    杨广,他有着不同的谥号,隋恭帝杨侑谥他为炀帝;夏王窦建德谥他为闵帝;皇泰主杨侗谥杨广为明帝,庙号世祖。称呼他为世祖,或许更符合他的历史地位。

    他天生就是美男子,或许可能是历史上颜值最高的皇帝。除了俊美之外,他还天资聪慧,如不是这样,也不会在后来写出“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的诗句。

    隋朝经济上的富庶历来被学者肯定,到了杨广登基的时候,正是国力迈向顶峰的时期。他虽然出生于北国,但是身上沾染了南方的浪漫习气,这种南北结合的气质本来可以让他走的更远,可是偏偏因为没有遇上好时机,最终一败涂地。

    根据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论的观点,隋朝属于是贵族政治,皇帝虽然是贵族,可是并非与大权独揽,一些大的氏族都有和皇帝分庭抗礼的实力。杨广面对着这样的局面非常不满,想招揽人才为己所用,借此打击贵族势力,于是他把科举考试提升到了国家政策的局面。

    这样政策的实施,为底层寒族开辟了一条上升的渠道,加大了阶层流通的速度,同时那些通过科举而享受到权力的文人必然对皇帝感恩戴德,笼络了天下寒门出身的人才的心。

    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一大壮举,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隋朝开凿全长2700公里,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经过今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七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直到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停止了工作,可以说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能够便利,南北贸易可以通畅无阻,大运河功高至伟。

    大运河的设计构想开始于北魏孝文帝,而将设计变为现实的则是隋炀帝。为了开凿大运河,杨广征调了上百万的劳动力,长达四年,方知如此空前的浩瀚工程,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也并非一代人所能完成的事业,杨广如此急功近利一方面和当时大隋的国力有关,另一方就是南方习气潜移默化,他看不得前人的浅陋,毕其功于一役,虽然完成了壮举,在民间却是留下了骂名。

    他最受感到诟病的就是三征高句丽,这是导致大隋灭亡的主要原因。在杨广三征高句丽的背后,是否有必须讨伐的原因呢?如果仔细了解到当时的情况,不得不承认,杨广做得对。

    高句丽是东北亚的一个政权,趁着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的纷乱而逐渐发展强大,并且在隋朝初年就已经和大隋动武,隋文帝曾经派遣三十万兵分水陆两路攻打高句丽,但因遭遇大雨,运粮困难,水军遭遇风暴,与高句丽交战损失惨重。

    这对于大隋而言是一个耻辱,但是后人更应该注意的是为什么会失败呢?因为不熟悉高句丽的气候。冷兵器时代,不熟悉气候环境贸然进军,就算是十倍于敌的优势也是无济于事。

    根据气象学家的理论,今天的气候和古时候的气候几乎相同,微小的差距可以忽略不计。以今天的气候环境推测隋朝时候高句丽气候基本上可行。

    高句丽大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南端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区,海洋性气候特点明显;而北部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杨坚征讨高句丽的时候正是多雨的季节,士卒疲惫,而高句丽军队以逸待劳,士气高昂,结果可想而知。

    等到杨广征高句丽之时,很明显没有吸收杨坚的教训,依旧没有考虑气候的因素,彻底埋葬了大隋的江山。

    科举制度的确定引起了贵族的不满,而贵族又利用平民对杨广的怨恨,多次反抗。晚年的杨广已经心灰意冷,来到了他早年发迹的地方——扬州,此时已经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激发他的斗志了。

    李渊攻进了长安之后,立他的孙子为皇帝,把他称为太上皇,他依然毫不在乎,依旧每日饮酒作乐,麻醉自己,最后死于禁卫军的手中。

    纵观杨广的一生,成就很多,污点不少。“因色弑父”这种说法越来越被近代史学家质疑,仁寿宫变也成为疑案。抛开这一点,他值得攻击的地方依旧不少。

    如果说大运河劳民伤财还是功大于过,那些为了展示国力的面子工程,铺张浪费本可以避免。

    杨广在各地大修宫殿苑囿、离宫别馆。而他常在月夜带宫女数千人骑马游西苑,令宫女在马上演奏《清夜游》曲,弦歌达旦。炀帝游江都时,率领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一、二十万人,船队长达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

    杨广为夸耀国家富强,多次将少数民族和外国首领、商人聚集洛阳,命人在洛阳端门外大街上盛陈百戏散乐,戏场绵亘八里,动用歌伎近三万人,乐声传数十里外。

    西域商人要到市上交易,杨广就下令盛饰市容,装璜店肆,房檐一律,珍货充积,连卖菜的都要垫以龙须席。当这些商人从酒店饭馆前经过时,都要请他们就坐用餐。并说:“中国丰饶,不用付钱。”

    还将市上树木缠以丝织品做装饰。有些胡商做生意到过隋朝的不同地方,看到隋朝的贫富差距很大,于是感慨说:“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长期的上层生活,他根本体会不到底层人民的疾苦,虽然没有发出“何不食肉糜”的慨叹,可是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出自自己的头脑一热,没有整体的规划。

    如果拿他和唐太宗相比,经历也是极其的相似,两个人都是“天可汗”,同样征高句丽失败,同样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登上帝位的过程中双手染满了鲜血,最终都是晚年失落,一个亡国,一个虽然没有亡国,依然留下了烂摊子。

    历史的最大作用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今天再次谈论杨广的时候,我们不能用昏君或暴君一言以蔽之,而是更多了解他的经历,然后得出相对公正的结论,不至于一味的谩骂。

    相关文章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评价2018-09-11
    德国人对希特勒的评价2018-09-12
    淘宝上买东西怎么评价2019-01-12
    手机淘宝上怎么看评价?2019-01-17
    手机淘宝怎么删除评价2019-02-03
    手机淘宝怎么修改评价2019-02-06
    淘宝订单为什么不能评价2019-02-07
    淘宝怎么查自己的评价2019-02-10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2019-02-12
    淘宝自己的评价怎么看201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