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焚书坑儒

推荐 历史 2019-10-13 11:38:12 3591

本文收集整理关于历史上真正的焚书坑儒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 Q1:焚书坑儒的历史真相
  • Q2:
  • Q3:历史上焚书坑儒到底是因为什么?
  • Q4:历史上焚书坑儒的是中国哪位皇帝
  • Q1:焚书坑儒的历史真相

    焚书坑儒被后世的人认同了,不过其实很多人都是误解的,秦始皇当年坑杀的不是儒生,而是像你说的是术士,准确的说是炼丹的术士。秦始皇再统一六国后开始幻想长生不老,为此他派遣徐福两次东渡寻找海上的仙山,另一方面让术士炼丹药祈求长生,不过他们练出丹药,于是私下议论诽谤秦始皇,并且逃跑了,秦始皇知道后大怒,下令坑杀所有的术士,这是坑儒的原型,其中有被波及的几个书生,比如淳于越,说他是儒生也对,不过秦始皇的初衷可不是杀光儒生!这是后世对这段历史的误解。再说说,焚书,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秦始皇开始实行了封建皇帝制度,这个制度在朝堂上和众位大臣讨论起来,其中丞相认为应实行周朝的分封制,而李斯认为应该实行封建制,而李斯的想法正中秦始皇的下怀,于是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李斯随后说,天下之所以能够分离是因为百姓有知识和想法,应该消灭他们的思想,也就是“以愚黔首”,随后建议秦始皇焚书春秋战国时百家所著的典籍,只保留医术和种树的书籍,将全国的兵器收缴铸成十二个铜人,这样就不会发生叛乱了,秦始皇采纳!这就是焚书的由来,两件事并不是一起发生的吗,其实也没根本上的联系。只是在2000多年的历史洪流中,后世的说法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Q2:

    这件事是由两个术士的畏罪逃亡引起的。原来,秦始皇十分迷信方术和方术之士,以为他们可以为自己找到神仙真人,求得长生不老之药。他甚至宣称:“吾慕真人, 自谓‘真人’,不称‘朕’。”而一些方士,如侯生、卢生之徒,也投其所好,极力诳称自己与神相通,可得奇药妙方。但时间一长,他们的许诺和种种奇谈总是毫无效验,骗局即将戳穿。而秦法规定:“不得兼方,不验,辄死。”因此,侯生、卢生密谋逃亡,在逃亡之前,《史记》记载的侯生、卢生非议始皇的话来看,,诸如:“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上乐以刑杀为威”,明显是用儒家口吻批评偏重法家的秦始皇。未可为之求仙药。始皇知道后大怒道:“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是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遂下令拷问咸阳400多名书生,欲寻侯生、卢生。事后,将相关460名书生全部坑杀。此一事件,后世往往和焚书并列,合称为焚书坑儒。但究其原委,所谓坑儒,本只是对方士的一次坑杀而已。当然不能说被杀的四百六十余人中没有儒生,而全是方士,但是由其代表人物可推知,被杀的主体应该是方士,但被杀者也有儒生。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也有明言:“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故秦始皇主要坑杀乃方士术士,并非儒生。
    除了坑杀在咸阳的四百六十余人外。同时还谪迁了一批人至北方边地。事情发生后,始皇长子扶苏进谏道:“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不仅怒而不听,还使扶苏离开咸阳,北监蒙恬于上郡。

    Q3:历史上焚书坑儒到底是因为什么?

    焚书坑儒的原因:
    1.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系的需要。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只是对于坑儒,史学家们仍有争论。一般来说有三种看法:
    (1)第一是历史上并无焚书坑儒一事,这纯属后人的杜撰。持这一观点的是民国时期兴起的“疑古派”,近几十年的出土文物,有力地支持了司马迁《史记》的真实性,从而证明了“疑古派”观点的不成立;
    (2)第二是的确坑了一些人,不过那只是些方士,或称术士。秦始皇焚《诗》、《书》,医、卜之类的文籍,不在焚烧之列。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从未提起过“坑儒”二字。且司马迁与汉武帝年龄相仿,按最迟计算(汉武帝崩于公元前87年),司马迁距离焚书坑儒发生的时间,最远不过120多年。120年的时间跨度,是什麽概念?就相当於今天的2012年到1896年(清光绪年间)的跨度。司马迁从十多岁起,就开始遍游中国,二十三岁的时候,其父司马谈去世,司马迁就已经接任其父的职务,担任汉太史令了。如果从司马迁20岁开始算起(-147年),距离焚书坑儒(-212年)的时间跨度,不过65年而已。即相当於2011年往前推65年(相当於中华民国时期的1946年)。在这样一个狭小的时间跨度之内,以司马迁的学识和所处高层的地位,焚书坑儒这样大的事件,不可能不清楚。
    3.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丞相李斯斥责儒者依古制实行分封制的主张不合时宜。
    所焚何书?为何而焚?
    最主要的一本是《尚书》,因为尚书记载上古圣王的治世理念,而秦始皇自以为“功高三皇,德迈五帝”,所以要用自己的治世观念代替上古圣王的治世思想,欲厚今乃焚古。
    其次是《诗经》,因为诗经中多赞颂历代君王,始皇不愿有六国遗党颂六国先王。
    但,最最重要的或是一本方士《道经》。这道经非现在的老子道德经。此经唯留十六字,十六字心传。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古文尚书·大禹谟》)
    《荀子·解蔽篇》中也有类似的引注,称:“《道经》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由此推断曾有一本道经,绝非仅有现存的十六字。)
    所坑何人?为何而坑?
    所坑非儒,而是方士。
    因方士所言长生非始皇帝所能修成,长生也非是小小丹药所能达到。(己心不净,何以修行?何以长生?人人本有长生草,己心不净,田园荒芜,何以种得长生。海外三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不过是人身三大丹田。外求何处求……)
    方士接近始皇,非要炼药寻丹,乃是要传《道经》于天下。
    始皇恼羞成怒,认为方士们在耍弄自己。于是,先焚道经,后坑方士。

    Q4:历史上焚书坑儒的是中国哪位皇帝

    秦始皇
    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一说述士,即儒生)”,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
    “焚书坑儒”一词出处《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经常被“坑儒”观点引做证据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长子扶苏的话(“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1] ,西汉末孔安国(孔子10世孙)《〈尚书〉序》亦言:“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西汉刘向《〈战国策〉序》:“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相关文章
    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018-08-27
    祖国的历史文化有哪些2018-09-01
    河北省在历史长河中留下2018-09-02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2018-09-09
    中国历史上最大气的时代2018-09-10
    杨家将历史真实存在吗2018-09-18
    历史成语故事大全100篇2018-09-26
    中国历史上最惨的女皇帝2018-09-29
    中国十大历史禁书2018-10-08
    历史谜团有哪些被解开了201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