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分类有哪几大类

文化 2019-02-03 05:19:12 1750

本文收集整理关于书的分类有哪几大类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 Q1:童书绘本有哪些分类?
  • Q2:书籍的分类有哪些?
  • Q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分为哪五大部类、二十二大类
  • Q1:童书绘本有哪些分类?

    绘本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按年龄,一种按绘本的内容及风格划分。

    按年龄阶段划分:

    1. 婴儿绘本 (0 - 2 岁)

    说起婴儿绘本,可能很多家长要捂紧荷包了:「什么?刚生下的婴儿就要看绘本?绘本不是讲故事的吗?小婴儿能看懂什么绘本呢?」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科学界对婴儿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婴儿从生下来 4 个月后,视线便可以追着物品移动,这个时期就可以享受到「看」绘本的乐趣了。

    随着月份的增加,婴儿逐渐可以对着绘本中的物品咯咯笑,也可以一直目不转睛地注视感兴趣的图画。

    过了 1 岁便会抓着自己喜欢的绘本不放,2 岁多的时候就可以理解绘本的故事,并且知道读绘本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了。

    婴儿绘本主要以婴儿身边的日常生活为主题,主要涉及「东西的绘本」、「生活的绘本」、「词语的绘本」三大类。

    关于「东西的绘本」又分为三种婴儿特别感兴趣的东西:吃的东西、小动物、交通工具。

    「生活的绘本」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基本的生活习惯的养成等内容。「词语的绘本」则使用大量的拟声拟态词,读起来能让人感到音律丰富的美感。

    婴儿的成长需要婴儿绘本的帮助。在这一时期,家长应了解到婴儿的需求不是早教知识或者开发大脑,而是和大人一起玩乐。

    婴儿倾向使用多个感官和外界世界接触,因此婴儿绘本也多为卫生、硬纸版、圆形或方形的小型书,让婴儿可以通过舔和咬来增加认知经验,也防止损坏。

    同时,婴儿还喜欢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和模仿主人公的行为,丰富自己的语言和经验。

    婴儿喜欢重复和对生活的描写,要求大人反复给自己阅读同一本书。这不仅因为婴儿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重复来增加理解;同时还喜欢感受与主人公一起冒险的兴奋感和主人公最终回到安全状态的安心感;重要的一点是婴儿通过反复确认父母能否充分回应自己的要求,以获得父母的爱和安全感。

    婴儿在对绘本中描写的东西产生「理解」和「能够做到」的念头的基础上,通过绘本对自己经验过的事情进行再次确认,从而增强面向未知的自信及勇气。所以建议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的父母要积极回应孩子的请求,耐心、反复地为他们阅读同一本书。

    2.幼儿绘本(3 - 5 岁)

    孩子的成长也存在个人差异,但一般来说儿童大约在 3 - 4 岁时更加关心外部的世界,喜欢和小朋友们玩耍,还喜欢小动物和交通工具等活动的东西。

    孩子对社交的需求更加强烈,喜爱和家庭以外的人进行交流。例如绘本《古利和古拉》中大家一起动手做食物,一起分享美食的情节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共同活动的喜悦,帮助孩子预演未经历的各种体验。

    4 岁左右的孩子已经熟悉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在自身经历的反复确认上建立起了自信。但这时由于不满足于安全的现状,对未知的经验充满兴趣和好奇,迫切需要新的经验和引发兴奋感的故事。

    比如温格尔的《三个强盗》中含有的「恐怖」元素正好迎合了这时期孩子的需要:封面上三个蒙面的黑影大盗,让孩子又害怕又好奇。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情节后,故事迎来了幸福圆满的结局。这趟孩子不仅感受到冒险的刺激,在回归安全的状态时重新获得了安心感,这种心灵上的满足是难以取代的。

    孩子在 5 岁时想象力有了大幅增长,不仅对于可见的事物,对他人的情感、心理等活动的想象都有所提升。孩子容易代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有能力去揣测主人公的心情,并且还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解释书中的故事。这一时期,孩子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也飞速膨胀,可以自己选择绘本,并更加倾向于阅读幻想类绘本和科学类绘本。

    3. 中小学生绘本(6 - 18 岁)

    进入了小学、初中的孩子在思考力、判断力、识字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成长。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对选择图书有较大的自主性,选择图书的类型也变得多样化,阅读对象逐渐从绘本向含有插图的故事书过渡,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故事,同时培养自己的感性和理性,渴求探索自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生命、世界、自然等。

    在这里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推荐可以独自阅读、趣味性强的故事。孩子们需要可以给自己心灵力量、锻炼培养坚强性格的绘本。比如李欧・李奥尼的《小黑鱼》,孩子可以从中感受到动物的生命力和智慧,也容易代入到自己的生活状态中去。

    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也开始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但同时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面临更复杂的问题,因此关于友情、解决社交矛盾等主题的绘本对培养孩子的情商有很大帮助。

    进入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孩子在精神和身体上都迅速地成长。孩子的自主性不断增强,更喜欢参与集体活动,渴望了解自身和他人,希望习得如何从不同价值观、不同文化背景及角度看待问题。

    荒井良二的《天亮了,打开窗子吧》,帕特里克·麦克道奈尔的《我把「没有」送给你》、《拥抱》和《我叫艺术》,大卫・维斯那的《艺术大魔法》等展现不同价值观题材的绘本,不仅能够帮助人在纷乱复杂的声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还能学会去理解和包容与自己不同的思想观念。

    此外,由于社交活动的增多,孩子对自己的缺点和能力更加敏感,容易产生信心不足、自卑等心理问题。借助阅读活动鼓励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是很有必要的。针对这一问题适宜阅读的绘本有李欧・李奥尼的关于自我认知和认识自我价值的绘本《鳄鱼哥尼流》、《田鼠阿佛》、《自己的颜色》、《鱼就是鱼》,赤羽末吉的《苏和的白马》等。家长应多注重帮助孩子增强社会责任感,鼓励孩子多多参与社会和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满足孩子多样化阅读的需求。

    中学时期,陆续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面临着青春期特有的烦恼及更多复杂的心理问题。当他们自己的看法和现实产生冲突后,情绪强烈且波动较大,容易同父母和老师反抗;对异性抱有好感和好奇,对自身和他人的关系更加敏感;和他人的价值观、人生观逐渐产生矛盾,自己开始尝试探索具有个性的生活方式;对社会问题关系产生更多的思考等等。

    近年来,青春期孩子出现心理问题难以排解,处理不好社交关系,不愿同外界交流,内心孤独、压力过大而沉迷于游戏等刺激性活动的问题不断增加。当然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如从绘本的角度,推荐佐野洋子的《活了 100 万次的猫》、酒井驹子的《熊和山猫》、伊势英子的《卢利尤伯伯》、曹文轩著写、罗杰・米罗绘制的《羽毛》等等,这些绘本将会启发孩子们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积极寻找自己认可的生活方式。

    以上作品虽然根据不同年龄进行推荐,但优秀的作品没有绝对的年龄界限,值得反复阅读和体会。让你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也正是绘本以小见大的魅力之处。

    按内容风格划分:

    1. 故事类绘本

    故事类绘本应该是大家最常接触到的绘本形式。

    从绘本诞生至今,涉及的主题越来越丰富,从孩子第一次宝贵的人生经验,到日常生活,再到希望、爱、生命、成长、孤独、死亡等话题,好似一粒沙子里折射出五光十色般迷人。

    故事类绘本根据内容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创作类故事,即画家自己创作文字或与他人合作;一类是根据经典童话、民间故事改编的绘本。

    (1)创作类故事

    绘本对于孩子来说,恐怕是人生最初相遇的智慧之书。生命、爱、成长、幸福、生存的智慧等都是绘本永恒的创作主题。

    在关于生命的绘本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又能感受到生命的坚强和永恒;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相逢和别离,还能感受到生命的丰富和遗憾。这类绘本探讨了这个世界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甚至还有探讨哲学上的关于自我、关于人性的绘本,不仅儿童在阅读时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而且成人读者也能够从深入浅出的讲述中以小见大,品尝到不一样的人生况味。

    孩子应该从小就认识到爱这种情感,学会去爱自己、家人、朋友、动物、自然。如果孩子从小就在一个懂得分享爱的家庭中成长,那么他的生命将会处于打开和接纳的状态,懂得如何爱别人,生命也会越来越丰富。如果缺乏了爱,父母的行为导致孩子的自私、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孩子的世界会越来越封闭,容易陷入负面情绪难以自拔,也不容,融入到群体、社会中去。

    以爱为主题的绘本数量众多,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绘本,如麦克・山姆・布雷尼著写,安妮・塔婕朗绘制的《猜猜我有多爱你》、酒井驹子的《我讨厌妈妈》、宫西达也的《永远永远爱你》、玛格丽特・怀兹・布朗著写,克雷门・赫德绘制的《逃家小兔》,都讲述了能让孩子感受到内心柔软和温暖的故事。

    当孩子体会到什么时候会产生爱的情感,如何将讨厌的情绪转化成喜欢,如何适当地向他人表达爱,那么他会将爱推及到更广阔的人、事、物中去。

    绘本中还涉及到了孩子们经常体验的快乐、生气、兴奋、难过、自豪、害怕、勇敢、担心、自卑、温暖等情绪。

    孩子的情绪往往比较强烈,波动较大,而且容易陷入焦躁的情绪中,在青春期时尤为明显。

    如果孩子可以从小就对自己的情绪产生全面的认知和把握,那么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也很有帮助。

    一本好的绘本能让孩子感受到某种情绪是什么样的感觉,知道什么样的情绪会带给别人什么样的感受,因而有意识地控制会伤害他人的情绪,多展现出积极正面的情绪。

    同时还会认识到,当他人陷入同样的情绪后自己该如何应对处理,锻炼自己理解和宽容的能力。

    绘本带给我们最重要的是想象力,不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是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体会对方心情的想象力——这甚至对成人来说都是珍贵且稀有的。

    以最具危险性的情绪之一——「生气」为例。因为生气不仅会伤害到他人,也会伤害到自己,就连很多成人也难以控制自己生气的情绪。

    讲述「生气」产生及消失过程的绘本《生气的亚瑟》中,亚瑟只是因为妈妈不让他看电视就开始发起了脾气,生气到墙壁破裂、城市毁灭、地球爆炸,最后亚瑟一个人孤零零地飘浮在宇宙中,已经忘记了当初生气的原因。

    另一本绘本《菲菲生气了》则是以极富感染力的红色调表达菲菲心里的愤怒的感觉,最后通过在自然界中散步慢慢回归了平静。这两本绘本不仅是从孩子一侧帮助他们体会自己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告诉大人一方,要尊重孩子自己感受自己情绪的权利。

    如果父母一味地对孩子说「不要生气」、「生气不是好孩子」,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的,压抑孩子的情绪反而阻碍了他们认识和了解自我的机会。

    所以两本书的主人公在生气后都是处于独处和面对自我的状态(成人没有出面干涉),体验到了完整的情绪的产生和消失的过程。所以也许孩子读者在明白了情绪如何回归平静的过程后,或许也会认识到,在别人生气时,也应该给别人一个独立的空间和体会自己情绪的机会。

    关于每一种情绪的绘本都有不少,优秀的作品还在不断问世。家长在给孩子阅读此类情绪的绘本时,要尊重他们独立体会和完整学习情绪的过程,在未及时处理的情况下也要进行事后疏导,避免给孩子带来过多情绪积压而产生压力和不良情绪。

    那么大概很多人有疑问,既然有创作出的新绘本,为什么还要读这些传统故事呢?这些经典童话和传统的民间故事有什么价值?为什么它们能够经久不衰,吸引孩子反复听呢?童话中有很多残酷的成分,结局幸福团圆这种清一色的故事模式对孩子有没有好处呢?

    是的,一说起格林童话,大家耳边应该都会响起是这样一个声音:「从前,有一个地方……从此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格林童话有着固定的开头和结尾;无法追溯故事确切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主人公在完成目标的路上受到各种帮助,最后到达圆满的结局;其人物也多以「三兄弟」、「三姐妹」的组合出现;故事情节经常采用三次重复的形式,但一般只有主人公获得了成功;一直给主人公制造困难的反派角色最终都逃不过被消灭的结局,等等。

    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两者的「童话」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因为「格林童话」并非格林兄弟原创,而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下面就以「格林童话」为代表分析一下传统民间故事的特色。

    在普通民众还不识字的时期,民间故事就已经通过口耳相传了下来。所以民间故事以听者最为喜爱的形式逐渐固定(大多包含上述的特点),是非常适合朗读给孩子听的,只有「听」才能感受到它的魅力。

    德国民间故事研究学者吕蒂认为,民间故事中的主人公和情节是孤立和片面化的,为了凸显曲折的故事性而多用动词,减少对细节的描写和形容词的使用,使用在视觉效果较为强烈的原色,出现的物品也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故事对情节的着力刻画,使得听者减少了对「残酷性」的关注,而将注意点放在主人公的命运上。

    此外,故事还经常采用三次重复的形式,一方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律感,另一方面反复重复也方便听者记忆,对孩子来说反复确认也容易获得安心感。

    同时,民间故事中也包含了普遍性的道理,例如因果报应,惩恶扬善等,听者在听的乐趣中又能无意间习得人生的智慧。

    那由同一个故事改编的不同的绘本又有什么区别呢?在这里就列举出《白雪公主》的三个版本:画风细腻的兰德尔・贾雷尔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具有浓重幻想色彩的 Josephine Poole 的《白雪公主》、贴近儿童画风格的荒井良二的《白雪公主》,这些白雪公主的形象打破了迪士尼的经典形象,能够帮助孩子激发出创作灵感,感受经典故事的魅力。

    另外,创作类绘本含有非常多幻想性因素,这些因素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部分将在第三节「绘本与儿童心理」中详细讲述。

    (2)民间故事绘本/改编绘本

    改编绘本在市面上也很常见,如经典的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红帽》等已经由多位艺术家改编成风格迥异的版本;《手套》、《拔萝卜》、《桃太郎》、《苏和的白马》等则改编自各国的传统民间故事;其他还有从近现代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改编的绘本,如新美南吉的《小狐狸买手套》、《小狐狸阿权》,小川未明的《红蜡烛与人鱼》,安房直子的《声音森林》、《兔子送来的芭蕾舞鞋》等。

    中国也有丰富的民间故事资源, 许多也被改编成了绘本,如熊亮的《熊亮・中国绘本》系列、保冬妮的《九色鹿》、梁川的《漏》、周翔的《一园青菜成了精》等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许多对民间故事进行大胆改编和再创作的优秀绘本。例如谢斯卡著写、史密斯绘制的《三只小猪的真实的故事》,大卫・威斯纳的《三只小猪》等。在传统故事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趣味和反转的元素,因此读者不仅可以比较该书与原版的区别,同时又能因意想不到的发展而惊喜。再如安东尼・布朗的绘本《威利的画》,里面出现的「名画」都被画上了猩猩的脸。如果读者本身具有了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就会更加享受阅读此类绘本了。

    2. 非故事类绘本

    非故事类的绘本也包含很多种,例如字词类绘本、认识事物的绘本、儿童诗、科学绘本、自然类绘本、立体绘本等等。

    (1)字词、儿歌、诗的绘本

    幼年时期的孩童处于声音的敏感期,反复给幼儿诵读有音律和节奏的绘本内容,可以帮助培养孩子对声音的感觉。孩子听到有节奏的朗读时,他们会感受到音律的变化和乐趣,并跟着大人合唱。

    例如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著写的《噗~噗~噗》就是这样一本将拟声词的听觉和图形的视觉结合起来的绘本,在幼儿园的教育现场中十分受孩子们的喜爱。

    此外,美国画家乌利・舒利瓦茨创作的《黎明》是根据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渔翁》改编的绘本。画家借用了东方水墨画技法,用淡水彩的笔触将时间的推移和自然世界的安静遥远进行了描绘。

    在书店里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父母把「文字多、性价比高」的《唐诗三百首》作为孩子的启蒙书,希望能培养起孩子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认字。但其实这一做法并不合适,因为孩子的大脑首先发展出视觉上的感性认识,之后才发展出逻辑性思维能力。

    如果直接给孩子一本文字书,他们很难理解字词的意思,更不用说在脑海中勾画出诗词的画面和意境了。所以笔者给父母们推荐这本《黎明》,它不仅将唐诗中传统又深远的意境描绘了出来,而且改编过的文字更舒缓易读,非常适合帮助孩子对诗词的音律美和意境美产生兴趣。不过,这一类由画家改编的绘本数量并不多,希望未来可以见到更多此类绘本。

    (2)认知类绘本

    主要包括对物体和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具体类型已经在「按年龄段划分」的「幼儿绘本」部分介绍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3)科学类绘本

    孩子从身边的自然现象开始对科学产生了兴趣,给孩子们选取这类知识性绘本也非常有必要,例如介绍人体、鸟类昆虫、古生物等的图鉴类绘本,介绍地球和宇宙基本概况、天气季节等自然现象的自然科学类绘本,还有表现各个国家民族的习惯风俗的社会科学类绘本等等。

    有些绘本还会采用照片或者照片和绘画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孩子真实地感受生命和世界。如奥地利苏珊娜・莉娅的《亲亲大自然科学绘本》、加古里子的「身体科学绘本」系列、韩国许恩美等人所著「蒲公英科学绘本」系列、法国娜塔莎・施埃德豪尔・弗拉金《我的第一次太空旅行儿童地图绘本》等等。

    (4)立体绘本、互动绘本、新材料绘本等

    立体绘本不仅让孩子着迷,就连大人也会喜欢。但由于手工制作价格偏贵,折损率高,数量也有限。阅读立体绘本乐趣多多,你不知道下一页里会有人物跳出来的惊喜,还是有可以实际操作的「机关」。

    美国的立体书大师罗伯特・萨布达就将许多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制作成了立体绘本,如《爱丽丝梦游仙境》、《绿野仙踪》等,每一本书都像是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以快乐的邮递员的圣诞节》(The Jolly Christmas Postman,1991)为代表的系列绘本将故事中的信件都设计成了真正的信件,让儿童不仅可以沉浸在阅读故事的乐趣中,还可以享受巧妙设计的小游戏。

    而埃米莉・格雷维特的《兔子的 12 个大麻烦》讲述了农场里的兔子在每一个月份遇到的问题,相信你翻开最后一页时一定会惊喜地叫出来。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非故事类的绘本之外,还有一些绘本将新媒体的操作方式和新材料印刷引入到绘本中来,让绘本成为可以「玩」的书。

    埃尔维・杜莱的《点点点》(2009)将现代电子设备的操作方式融入到纸质的书中,从而成为孩子几乎百玩不厌的游戏书。采用新材料制作的绘本,如渡边千夏的《今天吃什么》、《不可思议的彩虹》3D 镜面绘本,让书中的彩虹好像可以跳出来似的,简直像上演了一场光影立体魔术。还有由梶原惠和新岛龙彦利用了投影,设计了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绘本《Motion Silhouette》。

    Q2:书籍的分类有哪些?

    所有的图书按7级划分,基本划分为5级,作为常识处理。各中央书院、各综合分馆、专业馆、学科资料室均可运用本分类级别律划分图书。

    第一级,以宇宙属性为标准分为人文类图书和自然类图书。

    第二级,以图书基本学科属性为标准划分。

    人文类基本学科:A哲学、B宗教、C伦理、D逻辑、E美学、F心理、G语言、H文学、I艺术、J政治、K经济、L军事、M法律、N教育、O体育、P传媒、Q资讯、R管理、S商贸、T历史、U考古、V民族、W生活、X财金、Y统计、Z社会。

    自然类基本学科:a天文、b地理、c数学、d物理、e化学、f生物、g机械、h电信、i水利、j电力、k纺织、l食品、m建筑、n矿山、o冶金、p能源、q交通、r航天、s医学、t工学、u农学、v林学、w养殖、x电脑、y环保、z信息。

    第三级,以图书附属学科标准划分。

    第四级,以图书的功能属性划分(著述、学术、教学、帮助)。

    第五级,以图书品种属性划分著作(作品、理论著作、应用著述)、学术(注释、评析、争鸣、研讨、研究、考证、翻译)、教学(学校教材、社会培训教材、自修教材、

    第六级,根据图书国际空间划分为本国和外国原版图书(非学科定义空间)。

    第七级,以图书时序划分(非学科时序)。

    Q3:《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分为哪五大部类、二十二大类

    5大部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分为22个基本大类,具体如下: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扩展资料: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历次版本:

    1975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第一版。

    1980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修订第二版。

    1990年出版修订第三版。《中图法》除中文版外,还有维吾尔文版及日文版。

    1981年被国家标准局发文推荐为国家标准试用本。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4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中图法》第二版和《资料法》第二版的联合类目索引。《中图法》已为中国多数图书馆和信息部门采用。

    1988年起,中国出版图书的标准书号中采用《中图法》的大类号。

    到1999年《中图法》已进行四次修订(对F经济,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三类为重点修订大类)。

    2010年9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第五版。此次修订幅度较大,新增1631个类目,停用或直接删除约2500个类目,修改类5200多个。

    在2012年12月国家图书馆又推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使用手册。本手册在一般分类方法和各类文献分类方法的阐述上,保持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的连续性和基本一致性,重点增加了《中图法》第五版类目及其类目体系变化较大部分的说明,同时对四版使用手册中阐述过于简略或冗余地方以及错误的内容进行了。

    相关文章
    excel多个表格分类汇总2019-01-14
    手机淘宝 店铺不能分类2019-01-15
    包含与分类有什么区别2019-01-23
    excel怎么分类汇总数据2019-02-08
    公司分类有哪几种类型2019-02-10
    excel如何进行分类汇总2019-02-22
    透视表怎么做分类汇总2019-02-22
    淘宝店铺宝贝分类怎么设置2019-02-23
    如何添加商品分类编码2019-02-26
    微信收藏分类怎么分类201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