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综合 2020-06-29 22:27:49 510

本文收集整理关于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 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是什么意思
  •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
  •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意思是什么
  • Q1: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因为在道边的李子肯定很多人去摘,而这棵树有很多子,说明李子是苦的,没人摘~~~

    Q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

    这树长在路边2113上,还有5261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一、原文

    王戎4102七岁,尝与诸1653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二、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同游玩。看见路边有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孩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去摘李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过来,尝一尝,的确是这样。

    三、出处

    《世说新语》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1、《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2、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二、作品赏析

    东晋宰相谢安在得知自己的部队在淝水之战中大获全胜后,虽然内心十分激动,表面上却不露声色,镇定自若,那种处事不惊、遇喜不露的风度,深为时人钦服。

    三、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旁李树

    Q3: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

    意思是:生长在大路边的李树却有这么多果子,那么这些李子肯定是苦的。? 该句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第六》: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认真分析,认真思考,那样就不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蒙蔽。王戎就是因为善于思考,判断出路边无人摘的李子一定是苦的,所以他才没有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受骗上当”。 扩展资料:成语道边苦李【释义】指路边的苦李,走过的人不摘取。比喻被人所弃、无用的事物或人。【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第六》:“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庸才。【例句】诗歌作品跟不上时代,如道旁苦李,无人采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边苦李

    Q4: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意思是什么

    在路边的李子树如果上面的李子很多,那李子不是苦的就是酸的,因为如果是甜的,过路过去的路人早把李子吃完了。因为路上路过的人很多,路人看见了树上的果子肯定会采摘,若果子很甜,一会儿就会采光,但还是有很多果子,就说明,这棵树上的果子是苦的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