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什么

推荐 综合 2020-04-27 20:27:24 575

本文收集整理关于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什么的相关议题,使用内容导航快速到达。

内容导航:

  • 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歌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什么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什么
  • 登鹳雀楼前两句诗写诗人登楼看到的 什么?
  • 《登鹳雀楼》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 ),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
  • 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歌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什么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什么
  • 登鹳雀楼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后看到的什么?
  • 登灌雀楼的作者是什么代的诗人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看到的
  • Q1: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歌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什么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什么

    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景色。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感情。

    Q2:登鹳雀楼前两句诗写诗人登楼看到的 什么?

    首句 “白日依山尽“,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 ”黄河入海流”,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这两句诗合起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Q3:《登鹳雀楼》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 ),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

    我造

    追答 : 好评请留我

    追答 : 景色,心情

    Q4: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歌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什么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什么

    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百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度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知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道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专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属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Q5:登鹳雀楼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后看到的什么?

    诗人登楼后看到的:连绵起伏的群山上有一轮红红的落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往下沉,奔腾的黄河波涛汹涌地流入大海。

    Q6:登灌雀楼的作者是什么代的诗人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看到的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该诗还几次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前两句: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相关文章
    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诗还有什么2019-04-23
    唐宋有哪些著名的诗人词人2019-04-27
    叶绍翁是哪个朝代的诗人2019-12-18
    持一挥衣袖不带走云彩是哪位诗人2021-03-04